亲爱的爷爷逝世一周年,于二零一五年农历九月初七在老宅中午睡时平静地与世长辞,享年86岁,子孙满堂,这或许是他奋斗一生的圆满结局。
爷爷生于1930年,在福建连城莒溪镇,地处闽西丘陵山区,是客家人,历经民国宗族、抗战解放、土地改革、困难时期、文革、改革开放、经济大发展时期,在大时代的洪流下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商家、农民和工人,历经风雨却穷则独善其身,为了家庭事业努力拼搏了自己的一生,客家文化耕读传家是爷爷的价值信念,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他一生的写照。
我出生时爷爷已经退休,是他一手带大的,从吃喝拉撒到走路说话,我的早期大脑发育和性格习惯养成许多都是爷爷言传身教,感情十分深厚,一直到六岁搬上县城读小学,之后暑假回来陪爷爷,在睡前一般也都要听爷爷讲故事,讲完之后要说上“睡睡睡”,说完这三声就要睡觉不能再讲了。后来大了,每次回老家陪爷爷,也都要跟他老人家聊聊往事,口述历史。
爷爷记忆力超常,就像一本精彩的历史书,讲故事都是信手拈来,人名、地名、数字一字不差,并且形象生动、绘声绘色、滔滔不绝。
下面就翻开写一写我印象深刻的几段,看看爷爷一生的轨迹,这些片段凭着记忆会有些遗漏错误,但由此窥见20世纪沧桑时代闽西山区客家人的历史画卷。
其实每一个个体的记忆都弥足珍贵,细节里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奇震撼和不为人知的历史和信息,每一个人活着都是一个奇迹,在此观察、记录和分享以示怀念,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。
豆腐酒店开窍成才
(这个故事讲过最多遍)
在山区农村,以农耕经济自给自足为主,社会组织以家族抱团为主。解放前,祖上经营着一家豆腐酒店,大约八九岁的时候爷爷送去私塾教育,曾祖父(其实是爷爷的叔父,爷爷是过继的)让老师要特别“关照”爷爷,而私塾先生的教学绝招就是每天抽背诵,背不出就挨打体罚。
爷爷说本来在底下背得滚瓜烂熟的三字经『人之初,性本善』,但一上台就什么都背不出来了,心里就只想着那竹板戒尺到底会是左边还是右边打下来,哪里还背得出来,于是先生的竹板就噼里啪啦地打下来。先生又特别关照爷爷,基本上每天都要点他,从此爷爷对私塾学堂开始有了深深的恐惧,每天都很害怕上学。
有一天爷爷实在忍不住逃学了,躲在巷子里被两头堵抓住,被他的大哥一路扛在肩头上抓到私塾里,过去就是一阵暴打,打得爷爷从肩头虚脱到地板上,但还是死死抱住大哥的腿。
爷爷的姐姐闻讯而来,看到这幅景象目不忍视,于是就把爷爷带回家,跟曾祖父说,算了不要读了吧,就让他当文盲吧,不然在私塾里都被吓死打死了。
于是爷爷就从私塾离开了,又送去公立小学三年级读了半年,但因为没有基础完全跟不上,如同鸭子听雷公,根本听不懂就辍学了,开始在曾祖父开的豆腐酒店里打工帮忙做生意。那时候有个退休老师叫万云老先生,天天会带着孙子来店里转悠,曾祖父就拿好酒好肉招待,然后就拉着爷爷找个安静地方坐下来,一边喝酒吃肉一边教爷爷识字念书,蘸着酒水在桌上写字。就这样在宽松没有压力的环境下,爷爷居然就开窍了,激发了对语言文字极大的兴趣,只要有时间自己就不断勤学苦练,读书练毛笔字,到了十五六岁已经读写自如,还练得一手好字,已经到了能给祠堂写对联的水平。
爷爷的书法墨宝
爷爷原创的对联:
山重重叠叠山山外有山青山秀色
水弯弯曲曲水水下又水碧水潺流
月夜进城遇妖怪
解放前那时候要去县城进货,从山路进城大概二十多公里,路程五个小时,当天就要走一个来回,半夜三点就要出发,所以要挑在月圆之夜。这天月光洒满大地,爷爷一行四人走山路,行至一个半山坡,突然看到坡顶上有个头跟箩筐一样大的妖怪大摇大摆地走下来。
四人大吃一惊,领头的对爷爷说:“不要怕啊,七星股啊(我们那方言喜欢把股、佬作为名字的后缀),你最小你站中间,是什么东西,我们拿着扁担,上去见识下!”
这时妖怪越走越近,领头大喝道:“前面是什么人啊,不然就扁担砸来啦!”
妖怪把头上的箩筐取下来:“是俺啊!”原来是镇上的XXX(没记住名字),经常在夜间行事,原来是他把路上茶亭里好心人放水的茶桶扛在肩盖在头上,偷走变卖。
解放后进入困难时期
1949解放后,解放军逐渐下放到各地实行管治,开始实行公有制集体制,豆腐酒店被没收,爷爷已经成家,传统的包办婚姻,曾祖父和爷爷一大家人顿时就没了生计,日子开始捉襟见肘,大家的日子都变得越来越难过。土地改革时,不少认识的人因为成分有问题——四类分子,都被拉去枪毙,那时候枪声听到都心惊胆战。
后来生产队集体制,大家按天赚工分,致使平均主义和大锅饭,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,于是很多人就出工不出力,磨洋工内耗,于是田间地头开始荒废,大家每天都不知道干什么,但又饿肚子吃不上饭,吃完上顿愁下顿,又没力气干活,形成恶性循环。
爷爷说困难时期,山上树皮根都挖下来吃,天天挨饿,喝的粥稀得只剩水,过年好不容易有几块肉,摆出来招待客人大家都不敢动,炒菜就用肥猪肉在锅头上刷一圈放回去,就算有点油水了,上有老下有小,每天只有无尽的苦头,食不果腹,苦出汁来了。
文革祸从口出被抄家
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,偏远山区虽然没有城市斗争那么惨烈,但倾巢之下岂有完卵,每天也是无止境斗争和革命,爷爷说特别是在文革前两年,记忆里就是满街的红卫兵,白天批斗吊打,晚上抄家放火,民不聊生。
因为家里有七个孩子要养,又没有经济来源,爷爷为了家里生计,不停地打报告申请去县里酒厂当工人,因为自己是酿酒出身的,申请了一年多终于拿到了酒厂的工作,但从此也开始离开家庭。
那时候一个当兵回乡成为村革委会主任,看上我大姑,随口就要跟奶奶提亲,我奶奶性子急,心直口快就叫起来了:“当年你可是天天在街上穿着烂拖鞋,流氓癞子出身,真是想得美!当个解放军回来有什么了不起!”
主任马上气急败坏地喊道:“你等着!你等着!”立马就去喊一队人过来抄家了,家里被翻箱倒柜,一片狼藉。
抄家的时候还有个插曲,有个装着手镯银环箱子被人打开了,他看完以后又放回去,跟别人摆摆手说:“我看过了,这里面没有都什么。”直至临终前,爷爷才提起这个人,因为听闻这个人(抱歉记不起名字)已经过世了,他才敢说出来,要感谢这个恩人,可见文革对老一辈人心理恐惧影响多么深远。
当时爷爷还在隔壁乡镇酒厂工作,听说家里被抄家了,又被厂里通知要思过写悔改书,每天就开始惶惶不可终日,都在恐惧中度过,就等着哪天被拉回去批斗游街吊打,但是这个鞭子却一直也没有抽下来,过程其实比鞭子抽下来更难受,恐惧的烙印从此深深地刻在爷爷的脑海里,性格行事逐渐变得非常保守谨小慎微。
爷爷的工程才艺天赋
家中老宅现在还挂着一个五角红星广播,爷爷说是他亲手组装起来的,锯木板、上漆色,那时候每天都要听广播学习毛泽东思想。
爷爷的古董机械钟,当年在酒厂里有人发脾气抬起来直接摔成粉碎性骨折稀巴烂,七零八落的零件、齿轮、木块、碎片交到他手里。
爷爷开了工程师天赋外挂,一针一线一手一脚花了几天时间重装回去,居然还能跑,花了十块钱买下来,配了玻璃外罩,一直跑到去年才退休停掉。
人生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钟表,滴答滴答齿轮运转,不断向前走,也不断地放下,但总有一天就停了。
爷爷造酒经验丰富,说自己在种田和酿酒都是一等一的好手,技术高超,又有文化知识,会说普通话写得一手好字,又使得一手好算盘,当会计做账一分钱也没有贪过,但因为自己个性太强,与组织格格不入,有一次与组织发生激烈矛盾后就不受待见了,直至退休都只是一个普通工人。
爷爷热爱生活,喜欢园艺,晚年经常在院子里劳作,摆弄花花草草。
爷爷还曾经根据纸币背面的飞机、坦克,只看过静态图片,用纸造出实物模型,这又是他的得意力作!
爷爷生活习惯一丝不苟,家里随时都是保持整洁干净,做事情十分细心、严谨、有条理,衣服报纸都要整理得棱角分明。(这个习惯我完全没学到)
晚年尽享天伦之乐
爷爷步入晚年后,思维依旧非常睿智清晰灵活,但也十分保守顽固,可能是由于政治斗争恐惧的记忆太深,对子孙限制这个不准做那个不准做,对新事物都十分抗拒,比如说我打游戏玩电脑,从农耕文明一下跨越到信息文明确实跨度太大,但非常勤俭节约、克制忍让,也许历经沧桑的老一代人都是如此吧。
爷爷性格上的弱点,使他在很多事情都固执己见放不下,比如和奶奶的关系,因为生活上长年的冲突矛盾积累,五十岁之后就几乎再也没怎么与奶奶说过话,互相谁也不理谁,这也是他婚姻的悲剧吧。
爷爷非常喜欢小孩,把理想和希望全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,晚年用最大的精力和热爱去带孙子曾孙,带小孩耐心细致,也是尽享天伦之乐。
爷爷在去年八十五岁高龄口述出来的《致子孙的一封信》,依然思维清晰、文采飞扬、目光长远,语重心长地展现了老人家一颗守望家园、薪火相传的拳拳之心。
临终坦然面对死亡
去年七月底因为隔壁建房子,未经商量就锯掉老宅的屋檐、掀掉屋瓦,爷爷发现后非常生气,急火攻心、淤气伤肝,加上那两天吃了高丽参,火上加油,迅速引起了心肝脾肺肾的内脏衰竭,身体状况就开始直线下降。
到了中秋国庆的时候爷爷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,我们在一旁陪着看他十分痛苦,每况日下,生命在逐渐消逝却又无可奈何,但爷爷一直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硬撑着,意识十分清醒,生活上努力坚持自理,能自己完成的动作行为就自己完成,不求他人,也不想连累子女。虽然大家轮流陪护着他,但直到最后坚持上厕所也不要子女服侍,也决绝地不去医院。
爷爷在临终前最后一周也看开了,大家甚至都想抬着他上车架去医院,但他依旧思虑周全,想清楚了坚决不去,也不想人费心费力护理,增加大家的负担,说自己早一天走就少受一天的罪,你们也少受一天的苦,坦然面对死亡。
最后爷爷在午睡的时候,在老宅中熟悉的床上,平静地离去,对他自己来说是解脱去往天堂,也是给子孙们造福。
爷爷临终前说:年过八十,子孙满堂,我知足了,人生终点站快要到了,我也该下车了,这条路就是三皇五帝也是要走的。
爷爷让我亲眼见证了一个人一个意识一个灵魂在面对病痛和死亡时,所表达的态度,所到达的高度。
一个普通人在风雨飘摇、沧桑巨变的革命大时代下沉浮起落的命运,就像一叶扁舟在狂风骤雨的汪洋大海里航行,但爷爷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,历经风雨苦难,须臾之欢笑后坦然走向终点,而成就的是家族的薪火相传、孝子贤孙,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已经功德圆满。
如果给爷爷一个良好的环境、自由的选择和时代机遇,以他老人家的资质,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、工程师、企业家、文化人......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,做出更大的贡献。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土壤下,许多聪明才智都被无情和残酷的现实淹没了,每天都要为了家庭生计奋斗,只能通过独善其身、繁衍生息、造福子孙来表达和成就自己生命的意义,也用尽一生去热爱生活。
人生的旅程,生老病死,每一个人都要自己去亲身经历,在死亡这个共同的终点面前,所有的生命都很平等,区别在于过程中你选择如何度过,是陷在条条框框之中,执迷不悟,为别人而活,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,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,留下自己最热爱的痕迹。
『向死而生,记住你即将死去。』
亲爱的爷爷一路走好,您的人生故事、经验智慧和做事方式我都记住了,您活在一个没有选择的时代,但也活出了自己。
最后这一首《Journey》的主题曲《I was Born for This》,由多国语言演唱,献给亲爱的爷爷。